一位儿子的独白:为母亲筑起康复生命线
2022/07/15

一年前,母亲遭遇车祸导致头部受伤,经抢救后,生命体征平稳但肢体活动不利。2022年4月来到北大潞安医院康复科时,母亲仍处于嗜睡状态,气管切开,日常生活完全依赖。


然而,近半年在康复科的治疗经历向我们全家展示了一个生命奇迹。在康复科郑医生带领团队的治疗下,时至今日,母亲已经可以自主吃饭,各项指标也在陆续好转。在这100多个日夜里,我们切身感受着康复科团队的专业沉淀和人文关怀,造就了母亲的康复与新生。

 

着眼患者需求,传递真情服务

 

步入北大潞安医院康复科,随处可见为患者进行治疗的康复师、使用康复设备进行训练的患者,没有喧哗吵闹,没有拥挤排队,一切都井井有条。

 

回忆母亲刚来到康复科时,仍处于嗜睡状态,气管切开,无法配合查体。面对这些,家里人也十分沮丧,这时候治疗团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和支持。郑医生每次都会给母亲鼓劲,为母亲做心理辅导,并反复告诉我们,放心,我们会治好你母亲的,这给了我们全家极大的信心。

 

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没有错。在北大潞安医院康复科,母亲时刻感受着医护团队的专业服务和人文关怀,他们用悉心、耐心、责任心构建母亲的康复之路。

 

跨科室协作,携手筑牢康复生命线

 

凡是来北大潞安医院康复科的患者,科室都会用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行查体评估,并将检查的结果送转与病情相关的科室。各科室紧密配合,协同诊疗,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入住康复科几天后,由于母亲拔除了小肠管导致发烧,郑医生即刻与相应科室的医生联合会诊,一一排除病因,最终联系到重症科室转诊。十天后,母亲得以退烧,病情稳定后转回康复科。

 

根据母亲食物反流的情况,郑医生和护士长制定了一套护理方法,负压式刷牙法(深度清洁口部,防止细菌感染);胃管更换成间歇管(防止食物反流);拔掉尿管(膀胱测压,间歇夹毕,防止感染)。

1658391134.png


经过两个月治疗,为了下阶段康复有效开展,郑医生建议母亲前往外科做颅骨修补术和分流术。在外科入住期间,郑医师经常来看望母亲,关注病情进展,母亲恢复后再次回到康复科继续治疗。

 

分阶段康复方案,传递新生能量

 

首个康复周期,郑医生针对母亲的情况,制定了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站床、高压氧、四肢锻炼、言语锻炼。在完成颅骨修补术和分流术后,郑医生根据母亲的病情进展,重新规划了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
- 言语训练: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朗读,搭积木分清颜色和形状,以改善患者语言能力;
-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 作业疗法:改善患者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
-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肌电):提高患者神经肌肉协调功能;
- 电动起立床:提高患者站立能力;
- 有氧训练:提高患者运动耐力;
- 其他推拿治疗:舒经通络;
- 普通针刺:穴位(脑三针、枕三针、颞三针、百会、四神聪、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中渚、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丰隆、三阴交、太冲)及灸法舒筋活络,醒脑开窍。

 

经过三个多月的康复治疗,从最初的保住性命到拔掉气管插管、鼻饲管再到独立进食,现在母亲可以与我们聊天,各项指标都在好转。康复还在继续,我们也会坚持。


1658391315.png


北大潞安医院康复科医生用专业服务和真情关怀,支撑母亲走过艰难的康复路,支撑我们一家受挫的灰黯岁月。后来当我们遇到其他失去信心的病友和家属,我们也会尽力去传递乐观的情绪,把母亲的故事同他们分享,鼓励他们相信医生,坚持康复训练,一切都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