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陈义品乐观豁达,平日里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但突如其来的面部神经麻痹让陈先生连微笑都不再轻松和自然。
所幸,在揭西县中医医院康复科接受了为期3个多月的分阶段系统治疗后,陈先生基本痊愈。改变的背后是陈先生坚定的康复决心和康复医师构建的系统康复之路。在这100多个日夜中,陈先生切身感受着康复带来的治愈和心安。
01 充分了解患者需求,“交给你们治疗我很放心”
某日醒来,陈先生发现自己右侧口角歪斜,右眼睑闭合不全,不能完成吹口哨的动作。2天后仍未见改善,随即来到揭西县中医医院康复科求诊。原本对病情十分担忧的陈先生,在与余锦强医师约诊后,余医师耐心细致的解答疑惑,充分了解患者和家人的需求,给了陈先生极大的信心。
余医师通过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 (House-Brackmann) 为陈先生进行了诊断,确诊为:Ⅲ级中度,总体上明显减弱,无损害性不对称,可见不严重的连带运动挛缩和半面部痉挛;静止时正常对称,张力正常;运动时额运动减弱,口明显不对称。
患者睁闭眼对比:患者在睁眼的情况下,右侧额纹消失,右侧鼻唇沟变浅,嘴巴向左侧歪斜;闭眼时,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睛闭合稍差,右侧鼻唇沟变浅,嘴巴向左歪斜。
(照片已获得患者许可)
02 系统化的分阶段治疗计划,解码康复之路
根据余医师的诊断,康复科陈医生为患者制定了全面的治疗计划。陈先生心怀感激地表示:“余医师和陈医生都很认真细心,他们设身处地为我着想,向我详细地解释病情,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最佳治疗方案。”
陈医生制定的治疗计划包括三个不同时期:短期治疗以控制组织水肿,减少神经受压为目的;中期计划通过被动和主动运动锻炼,提高面肌力量,减轻因面神经炎导致的口腔期延长的吞咽障碍问题;长期治疗则侧重于使患者面肌外观和功能近于正常人,预防复发。治疗计划涵盖康复的不同时期,为陈先生的治愈之路保驾护航。
# 短期计划
· 治疗方法:超短波疗法使组织通透性增强,促进出血和渗出物的吸收,渗出物减少有利于炎症减轻
· 治疗部位:患侧脸乳突区、耳前区
· 治疗时间与频次:每日一次,每次15分钟
# 中期计划
· 治疗方法:偏振光疗法、低频电疗法(神经肌肉电、功能性电刺激),1~10HZ的频率可引起肌肉的单个肌肉收缩,以患者耐受为度
· 治疗部位:患侧提上唇肌、眼轮匝肌、笑肌、咬肌浅部、颏肌、颊肌等
· 治疗时间与频次:每日一次,每次15分钟
# 长期计划
· 功能锻炼:当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即可对镜子练习瘫痪侧各个面肌的随意运动,训练中可适当做眼球上、下、左、右运动,下颌前突或左右活动、咬牙、张口、吹口哨、鼓腮、口腔含水、吹起震动上下唇等活动
· 自我保健:不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防止感冒,保持乐观情绪等
03 感受康复的治愈力量,重获微笑自由
经过为期三个多月的分阶段系统化治疗后,陈先生额纹相比治疗前加深,眼部水肿消退、眼部闭合度明显增加,脸部轮廓较治疗前对称,嘴角歪斜明显改善。余医师再次为其做了面神经功能评估,显示为1级正常,患者面部所有区域功能基本呈正常。
患者治疗前后效果对比
“陈先生的故事是‘瑞和康医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人人享有优质的康复服务’的缩影”,瑞和康医生集团驻点医师余锦强表示。
了解陈先生的康复故事后,余锦强医师为大家科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便于患者及时发现病症,早诊疗早治愈。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临床以突然发生的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
# 临床表现:眼睛不能完全闭合,表现为一部分眼睛常暴露在外;嘴角歪斜,表现为嘴角常歪斜向一侧,常流口水,不能做吹口哨的动作;刷牙、漱口时,口中不能含水;在饮食过程中,面部肌肉无力,味觉出现异常;耳后疼痛等。
# 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当然,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必不可少,采用热敷、红外线治疗、特殊的面神经康复术、面神经康复操等。
余锦强医师温馨提醒:
预防面神经麻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细节入手:
(1)避免着凉,注意保暖,在季节交替、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或大风天气时,外出尽量佩戴口罩,避免让凉风直接吹到面部
(2)加强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可以选择跑步、各种球类,年龄大的人可选择打太极拳、散步等
(3)避免疲劳,不要熬夜,注意休息
(4)注意预防感冒,过度劳累和病毒性感冒容易使面神经发生水肿、受压,从而引起面神经炎,导致面瘫
(5)在夏天时不要开窗户睡觉,或者在大量出汗时吹空调、风扇
(6)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